关于开展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南通职业大学校级预赛的通知
日期:2021-02-24 00:00:00  发布人:jwc  浏览量:249

 各学院、部、中心: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赛促

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根据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关于举办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更好地选拔参加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南通职业大学校级预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在籍学生均可以原创作品为单位组成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可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具体人数要求请参照《关于举办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中每个类别的人数要求)。每个参赛队最多可以设置2名指导教师。

二、竞赛内容

2021年大赛作品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静态设计、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数媒动漫与短片、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12个大类,每个大类下设若干小类。

三、作品要求

具体可参阅《关于举办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

四、参赛作品信息提交

请各部门在45日之前统一将参赛作品相关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给教务处陈先进老师。

五、竞赛推荐

学校组织专家对参评作品进行评选,优秀作品推荐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附件1关于举办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0127.pdf

附件2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级预赛参赛作品相关信息表

 

教务处

2021224

 

 

 

 

 

 

 

 

 

 

 

 

 

 

附件1

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函件

                                                  

 

关于举办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教务处: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经研究,决定举

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名单见附件 1)主办,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江苏科技大学承办。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省内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均可以原创作品为单位组成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可由同一所学校的若干名学生组成(具体人数要求请参照附件 2 中每个类别的人数要求)。每队最多可以设置 2 名指导教师。

2.竞赛内容:2021 年大赛作品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静态设计、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数媒动漫与短片、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等 12 个大类,每个大类下设若干小类。

3.参赛名额:每校推荐参加省赛的作品数量参见附件 2

三、奖励办法

本届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各若干项,其中本科生获得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将推荐参加 2021 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及其它赛事。

四、评审规则

1.大赛原则

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省赛初赛及决赛评委。参赛作品要保证其原创性,对违反参赛作品评比和评奖工作规定的评奖结果,大赛组委会不予承认。

2.评比程序

各校在组织校级预赛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大赛。省赛赛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网上初评,二是现场决赛(或者在线决赛——根据 2021 年疫情防控情况决定决赛形式)。

初评阶段包括形式检查、作品分组、专家初评、专家复审、公示等环节。

(1)形式检查:大赛执行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报名表格、材料、作品等进行形式检查。针对有缺陷的作品提示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修正。对报名分类不恰当的作品纠正其分类。

(2)作品分组:对所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有效参赛作品分组,并提交初评专家组进行初评。

(3)专家初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对有效参赛作品进行网上初评。

(4)专家复审:大赛组委会针对专家初评有较大分歧意见的作品,安排专家进行复审。

(5)公示:根据前述作品初评及复审的情况,确定参加决赛的作品名单,在网站上公示,并通知参赛院校,接受申诉。申诉作品将由大赛仲裁组处理。

现场决赛(或者在线决赛)包括作品现场(或在线)展示与答辩、决赛评审、公示等环节。入围决赛队须根据通知按时到达指定场所(或者指定在线会议室)参加现场决赛,否则视为弃权,不授予任何奖励。

(1)参赛选手现场(或在线)作品展示与答辩:现场(或在线)展示及说明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答辩时间约 10 分钟。在作品展示时需要向评审组说明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同时,需要回答评委的现场(或在线)提问。评委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作品答辩成绩。在作品评定过程中评委应本着独立工作的原则,根据决赛评分标准,独立给出作品答辩成绩。

(2)决赛评审:答辩成绩分类排名后,根据大赛奖项设置名额比例,确定各作品奖项的等级。

(3)公示:根据前述作品现场(或在线)决赛的情况,确定作品奖项的等级名单及推荐参加 2021 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的作品名单,并在网站(国赛网站)和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微信公众号上公示。

3.评审原则评委根据以下原则评审作品:

(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运行流畅、整体协调、开发规范、创意新颖。

(2)微课与教学辅助类:选题简明、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科学正确、作品结构完整、语言规范、教学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3)物联网应用类: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

(4)大数据应用类:以特定领域大数据为基础,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大数据驱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人工智能应用类: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思想的解决方案。

(6)信息可视化设计类: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技术流畅,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7) 数媒静态设计、数媒动漫与短片、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类: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技术先进、表现独特。

4.评审管理细则

初评阶段:每件作品安排 3 名评委进行评审,每名评委依据评审原则给出对作品的评价值,分为强烈推荐计 2 分、推荐计 1 分、不推荐计 0 分。合计 3 名评委的评价分,根据类别作品数量,由得分排序确定作品是否入围决赛。

决赛答辩阶段:决赛答辩时,要求作品介绍明确清晰、演示流畅不出错、答辩正确简要不超时。采取三级评审机制:评审小组、类别大组、终审组。每个评审小组的评委依据评审原则及评分细则分别对该组作品打分,然后从高到低排序,序值从小到大(12 3……)且唯一、连续(评委序值)。每小组全部作品的全部评委序值累计,从小到大排序,评委序值累计相等的作品由评审小组的全部评委核定其顺序,最后得出该组全部作品的唯一、连续序值(小组序)。如果某类别全部作品在同一评审小组内进行答辩评审,则该小组作品按奖项比例、按作品小组序拟定各作品的奖项等级,报终审组核定;如果某类作品分布在多个评审小组中进行答辩评审,则由各类别大组组长根据作品质量、奖项比例平衡各类别作品的奖项等级,核定各作品奖项等级。终审组在平衡各类作品的奖项比例以及对于违规作品的确认后,核定各作品等级,报大赛组委会批准后进行公示。

五、竞赛安排

1.参赛报名:各参赛学校需指定专门联系人,在学校预赛后于 2021 4 16 日前将推荐作品通过大赛网站在线完成报名工作,并在线提交参赛作品及相关文件(大赛网站地址另行通知)。在线完成报名后,参赛队需要在报名系统内下载由报名系统生成的报名表,打印后加盖学校(教务处)或者学院公章,由全体作者签名后,拍照或扫描上传到报名系统。纸质原件需在参加决赛报到时提交,请妥善保管。网上报名、提交作品、汇出报名费的截止日期均为 2021 4 16 日,逾期视为无效报名,没有参赛资格。

参赛报名费为每件作品 300 元,可通过银行汇款或支付宝功能寄出,为便于统计验证,请在银行汇款附言中或支付宝备注中注明网上报名时分配的作品编号,如作品数较多附言无法写全作品编号,请分单汇出。报名费发票在报名结束后统一开具、集中寄发(进入决赛的院校在决赛参赛时领取,未进入决赛的院校在决赛后集中邮政挂号寄出或电子发票)。

(1)银行汇款(务必备注作品编号)

收款名称: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收款账号:4301011109002000471

开户行名称:工商银行南京大方巷支行

(2)支付宝支付(务必备注作品编号)

联系电话:025-8663562215365191266

决赛参赛队按每件作品交纳参赛费 600 元,食宿自理。学生参赛费用应由参赛学生所在学校承担。学校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赛工作,对指导教师在工作量、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22021 5 10 日前完成作品初评、公布现场决赛作品名单;

2021 5 22 日~5 23 日在江苏科技大学举行现场决赛(如果举行在线决赛则另行通知,请关注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微信公众号通知);对于应参加决赛而放弃的作品,将在下一年度的大赛中减少该作品所在学校的名额。2021 5 30 日前公布获奖作品名单和推荐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阶段的作品名单。

六、其他事项

有关大赛的通知、结果通报、新闻等,均请关注以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微信公众号。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叶锡君,电话:18651600817,电子邮箱:jsjdswk@163.com

 

附件 1 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名单附件 2 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分类

                     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    

附件 1

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任: 王成斌(省教育厅)              建(南京大学)

副主任:   进(省教育厅)                  周志华(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周南平(江苏科技大学)

  员:   庆(江苏省教育厅)           陶先平(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莹(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栋(南京大学)      

 沈孝兵(东南大学)         朱建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栋(南京理工大学)       镇(南京师范大学)  汤克明(盐城师范学院)   张绍良(中国矿业大学)   詹和平(南京艺术学院)   王承堂(扬州大学)      毅(苏州大学)      茅靖峰(南通大学)    眭碧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冰(江苏省教育厅)

秘书长:   洁(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 史金龙(江苏科技大学) 刘从军(江苏科技大学)

附件 2

2021 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分类

 

一、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包括以下小类:

1.    Web 应用与开发。

2.    管理信息系统。

3.    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4.    算法设计与应用。

二、微课与教学辅助类。包括以下小类:

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2.    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    汉语言文学(唐诗宋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4.    虚拟实验平台。

三、物联网应用类。包括以下小类:

1.    城市管理。

2.    医药卫生。

3.    运动健身。

4.    数字生活。

5.    行业应用。

四、大数据应用类。

五、人工智能应用类。

六、信息可视化设计类。包括以下小类:

1.    信息图形设计。

2.    动态信息影像(MG 动画)。

3.    交互信息设计。

4.    数据可视化。

七、数媒静态设计类。包括以下小类:

1.    平面设计。

2.    环境设计。

3.    产品设计。

八、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类。包括以下小类:

1.    平面设计。

2.    环境设计。

3.    产品设计。

九、数媒动漫与短片类。包括以下小类:

1.    微电影。

2.    数字短片。

3.    纪录片。

4.    动画。

5.    新媒体漫画。

十、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类。包括以下小类:

1.    微电影。

2.    数字短片。

3.    纪录片。

4.    动画。

5.    新媒体漫画。

十一、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类。包括以下小类:

1.    游戏设计。

2.    交互媒体设计。

3.    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 AR

十二、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类。包括以下小类:

1.    游戏设计。

2.    交互媒体设计。

3.    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 AR

说明:

1.             每个类别的参赛作品报名数量要求:

数媒动漫与短片类和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类每队参赛人数为1-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其余类别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每校提交的作品每类不多于 6 件。

2.             数媒类分为数媒静态设计、数媒动漫与短片、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三类,数媒类主题为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冰雪运动

具体地,2021 年数媒类的作品内容主题包括:

(1)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冬奥运动项目、运动器械、运动场馆、冬奥精神、冬奥人物、冬奥文化、冬奥历史等)。

(2)冰雪运动(冰雪运动项目、运动器械、运动场馆、冰雪精神、运动人物、历史、冰雪文化等)。

(3)冬季体育运动(运动项目、运动器械、运动场馆、运动精神、人物、历史、文化等)。

(4)中国古代体育运动(运动项目、运动器械、运动场馆、运动精神、人物、历史、文化、与古代体育运动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等)。例如:运动项目包括:蹴鞠(类似于现代足球)、角力(类似于现代摔跤)、捶丸(类似于现代曲棍球)、马球、射箭、五禽戏、武术等;与古代体育运动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诗词、建筑、服饰、人物等。

大赛数媒类主题的核心是围绕冰雪冬奥、冬季体育运动,以及与古代体育运动相关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元素,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奥会运动项目、奥运文化与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作品内容若包含地图,必须注明:以中国国家相关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标准地图为准。若涉及国家疆域版图,而且以其他国家出版的地图为基础的作品,均属违规作品;若不涉及国家边界,凡是没有注明出处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            数媒三大类均按普通组与专业组分开比赛,专业组直接标明,普通组不再标明。

其中应参加专业组竞赛的作者专业清单如下:

(1)艺术教育。

(2)广告学、广告设计。

(3)广播电视新闻学。

(4)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制。

(5) 计算机数字媒体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6)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7)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

(8)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与书法。

(9)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会展艺术与技术。

(10)其他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与设计、影视等相关专业。

作品中只要有一位作者属于上述专业,即必须参加相应数媒类专业组比赛。其它尚未列示的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与设计、影视等相关专业,由大赛执委会秘书处确认。

5.      数媒静态设计类的小类平面设计,内容包括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海报招贴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等利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作品。

小类环境设计,内容包括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小品(景观雕塑、街道设施等)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作品。

小类产品设计,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等工具或生产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作品。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6.      数媒动漫与短片类的小类微电影作品,应是借助电影拍摄手法创作的微电影视频短片,反映一定故事情节和剧本创作。

小类数字短片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拍摄的各类短片。

小类纪录片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和纪实的手法,拍摄的反映人文、历史、景观和文化的短片。

小类动画作品,是利用计算机创作的二维、三维动画,包含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动作设计、动画声音和动画特效等内容。

小类新媒体漫画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传统手绘漫画创作和表现手法,创作的静态、动态和可交互的数字漫画作品。

7.      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类的小类游戏设计作品的内容包括游戏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关卡设计、交互设计,是能体现反映主题,具有一定完整度的游戏作品。

小类交互媒体设计,是利用各种数字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借助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语音、图像、体感等各种手段,与作品实现动态交互。作品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静态版式设计。

小类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 AR 作品,是利用 VRARMRXRAI 等各种虚拟交互技术创作的围绕主题的作品。作品具有较强的视效沉浸感、用户体验感和作品交互性。

8.      软件应用与开发类的作品是指运行在计算机(含智能手机)、网络和/或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软件,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移动应用、算法设计等功能或服务。应注意和人工智能应用类作品的区别:若作品不包含或者不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算法,则应报软件应用与开发类。

9.      微课与教学辅助类中,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内容以教学短视频为核心,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课件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课程软件。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传统教学和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微课、课件、虚拟实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受众。

本类作品选题限定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汉语言文学和中小学相关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作品应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符合认知规律等原则,作品内容应立足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展开,其立场、观点需与教材保持一致。

10.  物联网应用类的小类城市管理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

小类医药卫生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

小类运动健康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设备。

小类数字生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小类行业应用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作品提交时需录制系统演示视频(不多于 10 分钟)及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或在线)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11.  大数据应用类作品指利用大数据思维发现社会生活和学科领域的应用需求,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新技术设计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分析、业务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要求参赛作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成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应用场景、问题描述、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实验、主要结论等。参赛作品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研究报告、可运行的程序、必要的实验分析,以及数据集和相关工具软件。作品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①环境与人类发展大数据(气象、环境、资源、农业、人口等)②城市与交通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③社交与 WEB 大数据(舆情、推荐、自然语言处理等)④金融与商业大数据(金融、电商等)⑤法律大数据(司法审判、普法宣传等)⑥生物与医疗大数据文化与教育大数据(教育、艺术、文化、体育等)其它。

12.  人工智能应用类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思想的解决方案。这类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现场(或在线)答辩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作品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领域:①智能城市与交通(包括无人驾驶)②智能家居与生活③智能医疗与健康④智能农林与环境⑤智能教育与文化⑥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⑦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⑧自然语言处理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⑩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13.  信息可视化设计类作品侧重用视觉化的方式,归纳和表现信息与数据的内在联系、模式和结构。

小类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导视或科普图形。

小类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成作品。

小类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的界面设计,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设计。

小类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开源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等实现的可视化作品。

该类别要求作品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而且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说明,并提供源文件。该类别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设计思想与现实意义。数据可视化作品还需说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提交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录屏等。

14.所有类别(组)、所有小类的每一件参赛作品,均必须是作者为本届大赛

2020.7.1-2021.6.30)完成的原创作品(挑战赛类作品的截止日期以官网公布的为准)。与已发表、展出、获奖的作品雷同或相似的作品(包括作者前期的作品),均不得参赛。

无论何时,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如有涉及重复参赛、剽窃抄袭等违规行为,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若已获奖,则取消该奖项。


附件2

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级预赛参赛作品相关信息表

序号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所在院系

参赛题目

作品类别
(以大类编号-小类编号表示)

指导老师

 

1

(队长)

 

 

 

 

 

 

 

 

 

 

 

 

 

 

 

 

 

 

 

 

备注:

1、报名时如未确定指导老师,可由相关院系指派;

2、如跨院系组队,则统一在队长所在院系报名。